立夏节气的特点
节气气温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雨水特点
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夏季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立夏节气的意义
立夏的含义是告别春天,迎接夏天。
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日照时间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5月5日-7日,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
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的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则刚刚进入春季。若按我国现代气候学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