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多久就不热了:大概需要过15--30天才会变的凉爽
立秋后,炎热的天气可能要等到处暑或者白露的时候才会消退,立秋后15天是处暑节气,处暑节气有终止暑气意思,一般这时候气温就会逐渐降低了,如果遇上秋老虎天气,则要等到白露节气了,白露节气距离立秋有30天,是一个表示温度降低的节气,此时基本上不会有连续性的高温天气了。
立秋后的天气特征
立秋有“秋老虎”早晚凉爽中午仍有余热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此时天气通常依旧很炎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立秋期间末伏还在
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南北天气有差别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夏秋交替需要注意什么
合理三餐
关键的早餐应以高蛋白食物为主,喝点豆浆或牛奶,同时搭配一点蔬菜和水果。在热能分配上合理的三餐比例是早餐占30%、中餐占40%、晚餐占30%。而对于肥胖人群应该要适当控制每日总热能的摄入,尤其减少食用花生、核桃、芝麻等热量较高的食物,并减少零食的摄入。
优质蛋白的补充
摄入肉类、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质,不仅能增强体力,旺盛精力,还因优质蛋白质中富含可使大脑清醒和警觉的酪氨基酸,有助于驱除“秋乏”。
高纤维、高矿物质宜多食
高纤维、高矿物质的食物,可以补充人体维生素和无机盐的不足,同时还可充分满足人体肝脏的需求。比如荠菜、芹菜、菠菜等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醒脾开胃等作用,同时适当吃些葱、姜、蒜,可以祛散阴寒,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减少季节性疾病的发生。
粗细搭配
疾病跟饮食精细有直接关联。精米、精面口感好,但加工中去掉了富含B族维生素、钙、锌、铁和膳食纤维的外皮,容易导致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而小米、高粱、山药、芋头等五谷杂粮的营养素却很丰富。所以我们倡导粗细搭配,适时享受粗粮之美味,才能保障足够的营养素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