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立秋 > 正文

立秋在上午和下午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3日 来源:网络

民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说的是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则天气凉爽;立秋时间若在下午以后,天气就还要热上一阵,这便是二者的区别。

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暑气一时难消,并且会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为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秋天果实植物野草

立秋养生的注意事项

1、秋季衣着要寒温适宜

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传统上有“春捂秋冻”的说法,“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渐渐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初秋时节,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而随着气温的下降,适宜的冷空气刺激,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提高机体对低温的适应力。

但是,“秋冻”的方法适合青壮年体质较好的人群,而那些体弱者,或者老人儿童,还是应该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特别是要注意,秋季不宜赤膊露体,以防寒凉之气从肌肤侵袭人体,伤及阳气。

2、秋季锻炼要保护阳气

早秋时节,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适当早起,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纳新,使肺气不受燥邪的侵害。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后我国大部地区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

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就是说,这个季节一天内温差较大,夜间寒凉更加明显,睡眠时适时增加衣被,防止秋季寒夜伤及阳气。从中医来讲讲,秋主收藏,秋天又是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循序渐进,当周身微汗既可,以使精气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秋天银杏树枝叶

3、秋季进食以温润为宜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有很多种蔬菜水果上市,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瓜果,即可顺应四时之气,又可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味,如百合,山药,荸荠、栗子、核桃、花生、芝麻、蜂蜜、红枣、苹果、梨,柑橘等,另外,莲藕、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及各种菇类,也很适合进食。既可润肺,又能调和脾胃。秋季天气凉爽,人的食欲也会逐渐增加,所谓“贴秋膘”,是指食物在秋季容易消化吸收,食量增加,体重增加,这里要提醒大家,如果有减肥愿望的朋友,就要注意适当节食了。

4、当心秋燥

进入秋季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秋燥显得如此脆弱。中国医药,燥邪为六淫,为秋季的主气,其干燥性能,体液消耗的。常见口干,鼻,咽喉痛涩,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烦躁等一系列症状,称为中医药的“秋燥症”。防干燥的秋季,以清燥养阴,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

立秋后基本上是温燥,主要表现为发热,阴虚,火旺。它可适当多喝白开水,淡茶,牛奶等饮料和食品可以适当选择清燥润肺,养阴生津的食物,如梨,甘蔗,荸荠,柿子,百合,银耳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