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历上,立春为岁首,四季轮回的开始,我国有三千多年的立春迎春的历史,不管是民间还是官方机构,对这一节气都格外的重视。地方不同,其迎春方式也有差异,于是,在我国广阔的大地上,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迎春习俗,其中最奇特的应该就算是这“立春立鸡蛋”了。
“立春”立鸡蛋的原因
其实,在我国民间的传说中,不仅仅只有“立春”可以立起鸡蛋,还包括“春分”和“秋分”,也是可以的,或者说很容易把鸡蛋立起来。在农村,老一辈的人们认为如果一个人可以在“立春”的时候能把鸡蛋立起来,这一年的运气就会好,其实人的命运怎么会与一只鸡蛋联系在一起呢,开始这纯粹是一种民间娱乐风俗罢了。
话说回来,这“立春”真能把鸡蛋立起来吗?古人们也真是有“远见”,怎么就把立春和立鸡蛋绑一起儿了?从古到今,还是有一定说法的,据说立春那天,太阳的光直接投射在赤道上,此时地球的引力会受到影响,鸡蛋会由于重力的原因而跟着发生同样的变化,从而鸡蛋也就被立起来了。
据有关专家解释,这鸡蛋能不能立起来,其实和什么时间等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一个力学问题。最重要的是要让鸡蛋的重心下移,同时握好鸡蛋,在静止的状态下等待蛋黄下沉,就能让鸡蛋立起来了,说白了,这个“工作”并不简单。最好是选择那些生下有四五天的鸡蛋,这主要是因为蛋黄更容易下沉。
其实,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分别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吉祥寓意,比如这“立春”。从发音上来说,“鸡”与“吉”同音,有吉祥如意的意思;而“立”与“利”同音,也有“吉利”之意。因此,人们都认为如果在这“立春”之日能把鸡蛋“立起来”,便有了“大吉大利”之意,也是人们对新一年的期许。
怎么才能立起鸡蛋
其实不止专家,农村里的老人也都知道这种方法,先把鸡蛋晃几下,其目的是为了把鸡蛋里的蛋清及蛋黄晃的分离,也就是说让蛋黄能够在鸡蛋里活动。然后在一个水平的桌上,确保鸡蛋皮光滑为宜。之后手把鸡蛋放在桌子上立着握住,大约五秒钟的时间。由于鸡蛋里的蛋黄此时会受到重力的原因而下沉,便容易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