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立春 > 正文

2025立春是什么时候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2日 来源:网络

2025年立春具体时间:2月3日22点10分13秒,星期一,农历正月初六,今天也是五九的最后一天。

立春

立春的含义

立春是中国古代用来划分季节和时间的重要节气,它标志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季的开始。"立"在这里代表的是“开始”,而“春”则象征着温暖和生长。立春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而且在干支纪元中,它被视作一年的开始,万物起始、一切更生的象征。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举行庆祝活动,希望新的一年能够吉祥如意。

立春

立春习俗

1、咬春

“立春”这一天,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

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咬春的另一种食品就是萝卜。

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2、迎春

立春时“迎春”也是一项传统习俗。

旧俗立春前一日由两名艺人顶冠饰带沿街高喊:“春来了”,就是传统的“报春”。

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3、打春

“打春”,是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

春牛有纸牛和泥牛之分,扮作芒神的人用红丝绸缠扎的鞭子猛抽春牛三下,即为“打春牛”,意为打走春牛的懒惰,督促人们在春回大地之际,赶紧耕种。

4、戴春鸡

戴春鸡是陕西铜川一带人民的古老风俗。

每年的立春日,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公鸡,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表示祝愿“春吉(鸡)”立春日,妇女用线穿豆挂于牛角,或用麻豆撤在牛的身上,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

前者称为“禳儿疹”,后者称为“散疹”。

5、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

每年的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

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

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

6、吊春穗

吊春穗是一种传统的习俗,流传在陕西澄城一带。

每年立春日,妇女用各色布绺编成布穗,或用彩色线缠成各种形态的“麦穗”。

然后吊在小孩或青年人的身上,也可挂在牲口如驴、马、牛的身上,藉以祝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