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冬至 > 正文

冬至吃饺子习俗的由来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0日 来源:网络

谚语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纪念河南医圣张仲景在冬至这天为百姓舍药而流传下来的。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

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饺子馅不仅代表一种味道、一种文化,更有丰富的养生价值,相传1800多年前,河南南阳一带冬季湿冷,衣物不足,居民冻疮多发,耳朵冻伤更是严重。医圣张仲景就发明了饺子,把韭菜、茴香、生姜、羊肉、辣椒等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下锅煮熟,在汤里配上醋、黄酒、葱末,饺子连同汤水一同食用。人们吃后,顿觉全身温暖,两耳发热,冻疮也就被治好了。这种食物被称为“饺饵”,也就是后来的饺子。这种连汤带水的“酸汤饺子”在河南、陕西等地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