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冬至 > 正文

冬至艾灸的好处有哪些 冬至艾灸哪些穴位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9日 来源:网络

冬至艾灸的好处有哪些

稳固阳气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阳气初生时,就像农民育苗,女人怀孕一样,需小心呵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人只有体内阳气充足,才能达到祛病延年益寿之目的。而此时艾灸神阙穴即是要将这种初生阳坚固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

提高免疫力

冬至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冬至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

冬至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冬至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而冬至又是一年之中艾灸的最好时机之一。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神阙穴(脐窝正中)与关元穴(神阙下三寸),间隔一定距离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天每次10~15分钟。

冬至艾灸哪些穴位

关元穴

冬至灸的穴位首选“关元”。关元穴又名丹田,是任脉上的穴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也就是肚脐正下4指处。该穴位具有温肾壮阳、培元固本、调气回阳的功能,灸之可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为历代强壮保健的主穴。《景岳全书》说:“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关元灸恰好满足了“补必兼温”的特点,可达到温壮元阳,提高人体的强身抗病能力。《扁鹊心书》记载:“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为加强补虚养生作用,可配合神阙、足三里、中脘、肺俞等穴位。

神阙穴

冬至这天艾灸,最适合的穴位就是神阙穴,艾灸神阙穴可将初生之阳坚固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神阙的位置就是肚脐。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

神阙穴是连接我们先天后天的一个很根本性的穴位。在冬至阴阳交接的时辰或此前此后的四天里艾熏神阙穴,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

艾灸神阙穴好处多多,你可以选择隔姜灸或隔盐灸。冬至前四天加冬至加冬至后四天共九天灸神阙保你来年不得病。冬至阴极一阳生,艾灸神阙正当时,莫负一年好光景,确保来年一身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