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冬至 > 正文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吃饺子有不为人知的4好处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8日 来源:网络

饺子营养丰富,素荤馅不同混搭包法还具有不同的养生功效呢,冬至意味着气温逐渐降低,天气越来越寒冷了。尤其是吃些香菜肉馅、韭菜鸡蛋、胡萝卜羊肉的饺子,都是有助于温补气血,增加热量御寒的。当然冬至吃饺子是有一定来历的,相传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有名的河南“gt;河南”gt;河南神医张仲景呢。那么冬至吃饺子的来历是什么?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

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回到家,求医的人特别多,他忙的不可开交,但他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

至吃饺子的来历是什么 :纪念张仲景,便每年冬至就模仿娇耳的样子做食物,以前里面饺子馅常加入一些猪肉或羊肉等肉类

他仿照在长沙的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 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之后,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便每年冬至就模仿娇耳的样子做食物,以前里面饺子馅常加入一些猪肉或羊肉等肉类。等待这热气腾腾的饺子煮好吃下几个真是暖身体,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一般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如今经过一千多年的改良与发展后传统的饺子馅料已有很多新奇的做法,有为素食主义者搭配的馅料。口感丰富可口受广大民众喜爱。

吃饺子的好处

好处1. 从烹饪科学的角度看,蒸煮饺子以水(汽)为介质的烹饪方式,温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毒杀菌,避免了烧烤炸条件下生成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保证了食品安全。而且,食物的营养成分在蒸煮过程中也不至于因过氧化或水解而损失。

好处2. 从膳食结构角度看,饺子的馅料都包在面皮中,可以做到谷类与菜果、肉类的适宜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并酸碱平衡,膳食宝塔形结构。

好处3. 从营养角度看,饺子以水(汽)为传热介质经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类多糖充分裂解,利于人体吸收。

好处4. 合于中国人的肠胃于饮食习惯。符合“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和于术数”的养生之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