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腊八节 > 正文

腊八节寺庙施粥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5日 来源:网络

腊八节本来是佛教节日,腊八节的形成还和佛祖释迦牟尼的得道传说有关。在公元前5世纪也就是距今2500多年前,据《因果经》记载,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达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劳顿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他在29岁那年,舍弃王位和宫廷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有一天,他走下迦都山,来到人烟稀少的摩揭国,他瘦骨嶙峋,形容枯槁,在比哈尔邦的尼连河畔,因劳累饥饿过度,体力不支,晕倒在地。恰好村中一牧羊女发现了他,便将身边携带的杂粮、野果,用清泉水熬煮成乳糜状的粥,慢慢喂他。他深感这“粥”如美味甘蜜,顿觉精神振奋,慢慢恢复了体力,便在尼连河中洗个澡,然后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静坐苦思人生真谛与解脱之道。并发誓说:“我如果得不到无上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坐。”

他终于彻悟而成了佛陀,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佛教徒们便尊称他为释迦牟尼,即是释迦族圣人之意。同时,佛教徒们为了不忘他在6年苦修苦炼中受的苦难,每天仅食一些麻麦,以及纪念牧羊女的恩德,便在佛陀成道日的这一天——腊月初八,仿效牧羊女之“杂粥”食之,以示纪念。佛教兴盛以后,就规定这个日子为古印度人民的“斋僧”、“佛成道日”以及救济穷人而施舍饮食的日子。东汉初年,佛教传人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佛教的教义

佛教的教义可以归纳为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法印。

1、四圣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意为人的一切皆苦,俗话说“苦海无边”;集谛意为造成人们痛苦的原因,因为人的“欲望”太重,渴望再生、渴望欢愉、渴望淫乐、追求享受等;灭谛,要达到佛教的理想境界就要消除、放弃、摒弃、解除一切欲望;道谛就是指抵达理想境界的种种手段、方法等。

2、十二因缘:无明缘、行缘、识缘、名色缘、六人缘、触缘、受缘、爱缘、取缘、有缘、生缘、老死缘,为佛教三世轮回(前世、今世、后世)的基本理论。

3、八正道:佛教认为通向最高境界“涅槃”的八种正确途径。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维(正确的思考)、正语(正确的语言)、正业(正确的行为)、正命(正确的生活)、正精进(正确的努力)、正念(正确的意念)、正定(正确的自我精神)。

4、三法印:三法印是指佛教用以衡量天下事物是否合乎教义的三条准绳,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无常”即宇宙间万事万物,变化没有一定的定数,没有一定的规律可言,更不能形成一成不变的实体,即“四大皆空”(四大即地、火、水、风)。既然“无常”,当然也“无我”,万事皆空。

阴历腊月初八,是佛祖乔达摩、悉达多成道的日子(释迦牟尼成道前曾受难陀、波罗两位牧牛女俸粥供养)。

所以寺院一方面为了纪念佛祖成道日;也为体现佛祖慈悲为怀的宗旨。

吃腊八粥的习俗形成于宋代。北宋时京都在腊八节时,宫廷、官府、寺院都要准备大量的腊八粥,用来祭佛和施舍贫民。民间争相仿效,广为流传,许多云游四方的僧人也挨家挨户募化腊八粥。另一方面,俗语: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在以前生活困难时期,讨饭的穷人,很多在这几天会因为冻饿而死。寺庙会在这一天施粥,以解万民饥寒之苦。虽起初是佛教节日,但由于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也就演化成民间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