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节日大全 > 小年 > 正文

小年祭灶诗词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1日 来源:网络

祭灶词

【宋】范成大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兮。

词中描写的是祭灶习俗的场景:腊月二十四这天灶王爷要上天向玉帝禀报事情,这时家里准备好猪头、鱼、豆沙团等祭品祭祀灶王爷,请求他能够多说好话。按照古代习俗,祭祀灶王爷均有男子来操办,固有“男不拜月,女不送灶”的说法。词中描写的有钱人家的祭灶场面,而穷人家的平日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因此又当是另外一种场面了。

小年祭灶诗词

送灶

【唐】罗隐

一盏清茶一缕烟,灶君皇帝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为到文章不值钱。

罗隐是一名落第秀才,家贫如洗,早送灶时只能是供上一杯清茶一炷香,由于其曾十试不中,因此他感慨“文章不值钱”,唯有借祭灶来发泄一下满腹的牢骚。

祭灶诗

【元】周广业

胶糖祀灶洁春盘,归到天庭夜未阑。

持奏玉皇无好事,且将过恶替人瞒。

诗中写的是灶王爷上天报喜不报忧,反映人们对神仙的祈求和祭灶的心愿,而人们大张旗鼓的祭灶其实是有目的的,“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灶王爷神像旁的对联一语道破了世人祭灶的动机。

祭灶

【元】程文海

何年呼得灶为君?鼻是烟囱耳是铛。

深夜乞灵余不会,但令分我胶牙饧。

诗中“胶牙饧”是麦芽糖的意思,诗人模仿灶王爷的口气写出来的诗,说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将灶台称呼为“灶君”的,其实“我”是没什么灵性的,只不过是想要你分一点糖果给“我”吃罢了。原本“祭灶”是一件郑重严肃的事情,可在诗人的心目中不认为灶王爷是神圣的。

纵笔-其三

【宋】苏轼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当祭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同样是写岁末生活的窘迫,苏轼这首诗就乐观了很多。虽然眼下困苦,但明天邻家小年祭灶的鸡酒,一定会拿来与我同食的!

祭灶诗

【宋】吕蒙正

一碗清汤诗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

玉皇若问人间事,乱世文章不值钱。

作为一个文人,小年祭灶只能用清汤寡水以及写诗的方式。作者借写祭灶抒发了心中愤懑不平之意。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宋】陆游

卜日家祭灶,牲肥酒香清。

分胙虽薄少,要是邻里情。

众起寿主人,一觥潋灩倾。

气衰易成醉,睡觉窗已明。

献寿

【宋】孙纬

面脸丹如朱顶鹤,髭髯长似绿毛龟。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间祭灶时。

在小年这天祭灶是一项在汉族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因为过一天之后灶神要上天去拜见玉帝,所以要好好恭送灶神上天,求他上天多言好事,带回吉祥。这首诗前二句写了灶神的相貌,后二句写了祭灶的活动。

祭灶

【宋】佚名

时届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酒糟涂灶醉司命,男儿酌献女儿避。

跳灶王

【清】佚名

年关催人诸事忙,乞儿结伴扮灶王。

敲竹歌嗓门前舞,赏钱好言禀玉皇。

送灶

【清】谢学墉

忽闻爆竹乱书声,香黍盛盘酒正盈。

莫向玉皇言善恶,劝君多食胶牙糖。

送灶

【清】查元鼎

酬君海外佑行厨,持惯长斋合笑吾。

晨夕餐从辛苦得,盆瓶礼不古今殊。

鞠躬此日朝天阙,屈指明年返帝都。

但祝东南兵燹静,安排茶灶泛西湖。

这首诗前三联写的十分工整。用食物祭灶神,送他今日上天去朝见玉帝。最后一联是全诗亮点所在,希望灶神明年回来的时候,战争就已经停止了,这样就可以在西湖上迎接灶神了。

木兰花慢送灶

【清】杜文澜

听千街响竹,趁宵半、送神归。

正白马迎初,黄羊荐后,风漾灵旗。

琼卮漫教醉倒,怕曛曛、夜奏绿章迟。

知否天阍万里,九门虎豹环司。

芳时。彩燕丝鸡。中妇艳,少儿嬉。

笑因热何人,踞觚凭我,媚奥奚为。

休辞岁盘草草,供梅花、聊当赠行词。

好问和羹心事,炊香到处春回。

这首词写了祭灶的风俗以及家中过年的热闹氛围。上片劝灶神不要因为贪喝人间美酒,误了上天向玉帝禀告的公事。下片转而写了人间烟火。“好问和羹心事,炊香到处春回。”写的十分温馨热闹。

换巢鸾凤乙巳送灶

【清】王闿运

烹得黄羊。喜厨中酒熟,甑里糕香。

团圞无镜,听儿女、有家当。

五穷辞去去东洋。依然那时、镫光烛光。

消得我、七十次,香花供养。

惆怅。休更想。要识世间,苦乐常相傍。

范釜常寒,梁炊不熟,他日欢情无量。

勘破流年似回环,只愁霜鬓明朝长。

谁思量。紫姑神、如愿酬饷。

王闿运是清末著名诗人、政治家。这首送灶词写的十分沧桑。又是祭灶时候,有黄羊、有酒、有年糕。想想已是第七十次祭灶了,不由生出沧桑之感。世间苦乐,早已随流年看透。只是感慨又一年过去,又要再添霜鬓了。

庚子送灶即事

【近代】鲁迅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请灶君吃了胶牙糖,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杀黄羊祭灶的风俗自汉代流传下来。”瓣香”是佛教用语,即一炷香。用点燃的一炷香表达心中的虔诚。而这一炷香也需要典当衣物才可以获得。这首诗写出了贫苦人家过小年时候家中贫困带来的窘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