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小寒 > 正文

小寒到来以后,如何借“中医养生”去调理自己的身体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5日 来源:网络

作为冬季寒冷到来的标志,“小寒”意味着冬季即将进入最寒冷的日子,也提醒广大朋友们需要从保暖和养生等各方面度过冬季最寒冷的季节。其实,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质量的提升,关于冬季的保暖等已经不再是问题,而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学会养生,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寒,以及更加寒冷的“三九”时节。

首先,要学会保暖自己的头部。中医认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天气寒冷可以导致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到了小寒时节,保暖才是第一要务。对于容易患病的人群而言,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特别是外出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头部。与此同时,配合暖胃消寒的食物也是十分必要的。有研究表明,当人体受到寒冷的刺激以后,需要大量的能量维持正常运转,所以适当进补在小寒节气很有必要。一般来说,黑米、糯米、红豆、绿豆、花生、葡萄干、薏米,配合桂圆、莲子、红枣 (适量)等制成的粥类食物,不仅可以实现驱寒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帮助人们暖胃和促排便的效果,因而受到冬季人们的追捧。

其次,采取适当的运动和锻炼。中医认为,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固表防感。很多人到了冬季不喜欢运动,尤其喜欢窝在家里看电视、睡觉,这样不仅对身体不好,而且还会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因而更容易惹上感冒等。相对来说,室内的空气并没有很好的流通,由此造成更多的病菌更容易交叉感染人体,所以古人所说的“秋冻”就是要适当的外出运动。比如在阳光明媚的时候去外跑半个小时,这样可以加速全身血液循环,以实现保暖和促进新陈代谢的效果,另外需要提醒广大朋友们的是,外出可以尽量穿宽松保暖的外套,再接受运动之后要迅速洗澡更换衣物,以免造成回汗感冒。

最后,屋内的保湿也很重要。对于居家的人们而言,可以尝试在屋内设有暖气的周围放置放置清水,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这样既可以实现屋内湿度循环和净化的作用,还能够实现除菌和倾向的效果。另外每天开空调的时间不宜超过6个小时以上,以免造成干燥的室内空气带走身体过多的水分,从而引起人们眩晕和皮肤干燥等不适,适当的开窗可以保持空气的清新和质量。

小寒节气吃什么?

画图数九

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

补膏方

《黄帝内经》中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万物敛藏,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滋补内脏。膏方不仅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还具有滋补身体,强壮体质的作用,在冬日里受到民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膏方进补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吃菜饭

小寒吃菜饭是老南京的习俗。南京人对小寒颇为重视,人们会用糯米加生姜、矮脚黄、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一起煮成菜饭。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节气,也是阴气最盛的时期。南京菜饭中糯米补中益气,健脾暖胃,能增强机体抵御寒邪的能力;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肺散寒之功效。再加上南京特产矮脚黄、香肠、板鸭,药食双补,美味可口,冬日里吃完后特别暖和,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腊八粥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