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霜降 > 正文

霜降农事 霜降与霜冻的区别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0日 来源:网络

霜降与霜冻的区别

从表面的意思看,霜降是渐冷、开始降霜。确切地说,霜并非从天而降,而是近地面空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物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疏松的冰晶。随着霜降的到来,不耐寒的作物已经收获或者即将停止生长,草木开始落黄,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

霜冻是指在生长季节里,夜晚土壤表面温度或植物冠层附近的气温短时间内下降到0°C以下,植物表面的温度迅速下降,植物体内水分发生冻结,代谢过程遭受破坏,细胞被冰块挤压而造成危害。

发生霜冻时,植物是因为低温受到危害,不是单单因为霜对植物造成危害。如果空气相对湿度低,就不一定能见到“白霜”,霜冻同样会发生,通常人们也把见不到“白霜”的霜冻称为“黑霜”。

可见,“霜降”和“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霜降仅仅是一个节气;而霜冻是与植物受害联系在一起,没有植物的地方,就没有霜冻发生。根据霜冻发生的季节,可分为早霜冻和晚霜冻两种。

早霜冻又称秋霜冻,指秋收作物尚未成熟,露地蔬菜还未收获时发生的霜冻。随着季节推移,秋霜冻发生的频率逐渐提高,强度也加大。

晚霜冻又称春霜冻,也就是春播作物苗期、果树花期、越冬作物返青后发生的霜冻。随着温度的升高,晚霜冻发生的频率逐渐降低,强度也减弱,但是发生得越晚,对作物的危害也就越大。

各地霜冻开始和终止时间,因地形、海拔高度和所处纬度的不同而不尽一致。一般情况,早霜冻(即秋霜冻)开始出现时间,海拔高度越高越早,纬度越高越早,低洼(谷地)地早,反之则晚;晚霜冻(即春霜冻)终止时间,海拔高度越低越早,纬度越低越早,坡地比低洼地早,反之则晚。

霜冻的形成有三种类型:

(1)平流霜冻。由于较强的冷空气入侵而降温至0°C或0°C以下,导致霜冻形成,这种霜冻侵袭范围广,降温幅度大。

(2)辐射霜冻。晴朗无风或有微风的夜间,辐射冷却使地面或近地物体的温度降到0°C或0°C以下,导致霜冻形成。这种霜冻发生的范围相对小些。

(3)平流辐射霜冻。冷平流和辐射冷却共同作用而发生的霜冻。这种霜冻影响比较严重。另外,还有一种局部地区产生的洼地(谷地)霜。夜间,近地层空气冷却,坡地的冷空气下滑堆积于洼地或谷地而形成霜,多于秋季出现。这与“霜打洼地”的青海农谚相一致。

对于霜冻的防御措施有以下3种

1、根据作物种类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和播期,以避开霜冻害。如不抗霜冻的多年生作物,就要种在不出现霜冻或危险性最小的地区。即充分利用地区农业地形气候的有利条件,合理配置作物和品种。

对于一年生春播作物来说,无霜冻期长的地区可以选用晚熟品种,无霜冻期短的地区就应该选用早熟品种,并掌握适宜的播种期,使作物在终霜冻后出苗,初霜冻前成熟,做到既能躲过终霜冻,又能避开初霜冻。

2、灵活应用栽培措施,预防霜冻。如果预计作物在初霜冻来临前难以成熟,就要减少追肥的数量,防止贪青晚熟,或喷洒乙烯等促熟化学药物,也可以通过打老叶、切断部分侧根的办法,促进成熟。此外,如精耕细作、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合理施肥等也是防御霜冻的有效措施。

3、霜冻来临前,采用灌水、喷水、吹风、熏烟、覆盖、加热等措施防霜。

灌水防霜:即在霜冻发生前进行灌溉,以减慢降温速度,可推迟或阻止霜冻发生。

喷水防霜:当作物体温降到接近受害温度时开始喷洒细小水滴,水冻结成冰时可释放大量潜热,使植株体温不至于降到受害的程度。

吹风防霜:即在晴朗静风的夜间,近地气层从地面向上温度逐渐升高,用电扇或鼓风机把上层暖空气吹到作物层,可提高温度,防止霜冻。

熏烟防霜:霜冻即将出现时点燃发烟物,使烟堆放热,烟雾成幕,有减慢降温的作用。

覆盖防霜:如预报当夜有霜冻时,可用土壤、草、瓦盆、塑料布等覆盖作物小苗。

加热防霜:燃烧重油等以提高温度,防止霜冻。

此外,采取一些根本性措施如兴修水利、种植防护林带、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等能改善农田小气候,因而具有一定的防御霜冻的作用。

无霜期

人们把入春后最后出现的一次霜,叫做“终霜”,入秋后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初霜”。所谓“无霜期”,就是指“终霜”之后,“初霜”之间,这一段没有霜出现的时期。一年中无霜期越长,对作物生长越有利。

由于每年的气候情况不全相同,出现初霜和终霜的日期也就有早有晚,每年的无霜期也就不一致。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全年“无霜期”的长短,差异比较巨大。

据统计,我国东北地区平均初霜见于9月中旬,终霜见于4月下旬,无霜期不到150天;华北地区初霜见于10月中旬,终霜见于4月上旬,共约200天;长江流域从4月—11月,共约250天;华南地区无霜期300天以上,有的年份全年无霜。

霜出现时,往往会给一些耐寒性较差的农作物带来一定影响,如棉花结桃时遇到秋霜害,会影响它继续生长。所以一个地区“无霜期”的长短,常常把它称为作物生长期的气候条件。但是“无霜期”的长短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

在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根据当地出现霜的规律性,及时采取有效的各种防霜措施,如培育抗寒品种、杂交育种缩短生长期,以及浸种催芽、适时早播等等,或者用熏烟法、大田灌水或是设置防风林、防风墙和风障来阻挡寒风,改变农田水气候的条件,使早春作物和晚秋作物不受到霜害。这样,在农业生产上实际利用的“无霜期”,就要比气候上的“无霜期”长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