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惊蛰 > 正文

惊蛰如何正确打开春捂的方式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3日 来源:网络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明天(3月5日)就是惊蛰了,意味着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春捂秋冻的老话大家都知道,春天正是各种病毒活跃的时候,加上春天时寒气还没有完全散去,人也就很容易患病,所以身上的冬装最好“再捂捂”。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温降低,给人的神经系统、体温调节中枢来个突然袭击,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让人措手不及,难于适应。而且进入春季,病菌大量繁殖,乘虚侵袭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春捂的标准

据了解,一般昼夜温差大于8℃时,是需要捂的一个指标。另外,春捂并非一概而论,而是因人而异,年轻力壮的人可以适当冻一冻,老年人大多经不起太冷的刺激,慢性病患者因为对寒凉的刺激更为敏感,稍不注意就会引起疾病发作,也要特别注意春捂。因此,如果捂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也不必急着脱衣服。如果觉得捂了身体出汗,则需要早点换装,不然捂出了汗,被风一吹反而更容易着凉。

要捂多久:7—14天

一般来说,7~14天恰到好处。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是减衣不能太快,否则会出现没捂到位的现象。怎样才算捂到位呢?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适应。减衣过快有可能会让他们冻出病来。

春捂的重点部位:头、脚、颈、手

春捂要特别重视对头、脚、颈、手的保暖,不要很快就摘掉帽子,取下围巾、口罩,脱掉厚袜及手套,否则很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导致疾病入侵。

同时,大家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把握捂的时机,在冷空气来前24~48小时需要适当春捂。疾病并不是在冷空气到来之时发生,如感冒、消化不良等可能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还有一些疾病容易出现在冷空气过后。

针对小朋友

首先是小朋友的脚,如果脚部受凉,血液循环量较少,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和微血管收缩,抵抗力低下的宝宝会因此出现呼吸道感染。

其次是小朋友的肚脐眼,有些小朋友热了会自己掀衣服,肚脐眼就露了出来。这样一来,他的脾胃功能就会受到损伤,容易腹痛腹泻。

最后是小朋友的头和脖子,这两处是人体热量散发的主要区域,一些小朋友出汗了头上会“冒烟”,俗称“蒸笼头”,其实就是在散发热量。因为这两处本来就是裸露在外,如果没有很好的保护,很容易使小朋友抵抗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