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大暑 > 正文

大暑节气与历法气象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8日 来源:网络

每年阳历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即为大暑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的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同时,很多地区的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初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世界上已知的萤火虫品种大概有两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时节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一个字:热,极端的热。这样的天气给人们的工作、生产、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在最高气温高于35℃时,中暑的人会明显增多;而在最高气温达37℃以上的酷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大,更叫人感到闷热难当。全国闻名的长江沿岸“三大火炉”城市南京、武汉和重庆,平均每年炎热日就有17-34天之多,酷热日也有3一14天。其实,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很多,如安庆、九江、万县等,其中江西的贵溪、湖南的衡阳、四川的开县等地全年平均炎热日都在40天以上,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一个“大火炉”,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尤其显得重要。

“禾到大暑日夜黄”,大暑时节对南方一些种植双季稻的地区来说,一年当中最艰苦、最紧张、顶烈日战高温的“双抢”季节正式开始了。当地农谚说:“早稻抢日,晚稻抢时”、“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适时收获早稻,不仅可减少后期风雨造成的危害,确保丰产丰收,而且可使双晚适时栽插,争取足够的生长期。要根据天气的变化,灵活安排,晴天多割,阴天多栽,在7月底以前栽完双晚,最迟不能迟过立秋。

“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酷暑盛夏,水分蒸发特别快,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期,旺盛生长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更为迫切,真是“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棉花花铃期叶面积达一生中最大值,是需水的高峰期,要求田间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最好,低于600-/0就会受旱而导致落花落铃,必须立即灌溉。要注意灌水不可在中午高温时进行,以免土壤温度变化过于剧烈而加重蕾铃脱落。大豆开花结荚也正是需水临界期,对缺水的反应十分敏感。农谚有“大豆开花,沟里摸虾”,出现干旱应及时浇灌。

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般已拔节孕穗,即将抽雄,是产量形成最关键的时期,要严防“卡脖旱”的危害。

当然,炎热的大暑也有美丽的一面,此时正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越热香越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