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白露 > 正文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了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23日 来源:网络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了是什么意思?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了是一句谚语,是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科学性。

进入“白露”之后,在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当然这两句只是俗语,并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每年9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植物开始有漏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

白露之暖足

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寒露节气一过,应注重足部保暖。

“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特别是一早一晚,更添几分凉意。如果这时候再赤膊露体,穿着短裤,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体质虚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患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睡觉莫贪凉。秋天病菌繁殖活跃,加之气候比较干燥,易造成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所以,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寒露过后,气候冷暖多变、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稍不注意,就易着凉伤风,诱发上呼吸道感染。此外,患有慢性胃病的朋友,生活中也应尽量注意保暖,避免因腹部受凉而导致胃病复发或加重。

寒露后入夜更是寒气袭人。“寒露脚不露”告诫人们寒露过后,要特别注重脚部的保暖,切勿赤脚,以防“寒从足生”。因为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因此,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寒露过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白露之养肺润燥

白露时节容易发生秋燥,出现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症状,可适当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如:梨,百合、甘蔗、芋头、银耳等;针对入秋后易发的咽干、咳嗽等症状,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药食同源的食品,如沙参、百合、杏仁、川贝等,煮粥、煲汤、炒菜等均可,能有效缓解肺燥。

此外,很多人认为炎热的夏季过去了,秋冬已经到来,所以刚到秋天,就大量进补,却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所以在进补时,过敏体质者要少食海鲜、羊肉等,以防诱发其他疾病。白露时节的饮食应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因此特意推荐一道“百合莲子瘦肉粥”,这道菜非常适宜白露这个节气食用,有清肺润燥、止咳平喘、补养气血、健脾补肾的功效,而且非常简单。

白露之忌春捂秋冻

虽说“春捂秋冻”,但也要有所节制,遵循“白露身不露”的原则。在这个节气里,早晚渐凉,短袖短裤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因为在白露时节,虽然白天依然温和,但早晚已凉,如果穿得过少过露,冷空气会刺激皮肤,因感邪而致病。

养生专家表示,此时节,公众在秋装选择上要宽紧适度,长短大小适宜。另外,秋季不宜露背、露胸、露腿。秋季的外衣裤应用纯丝或纯棉织品或混纺品为面料,既可防秋凉,又能防燥热,质地柔中有刚、软中有硬,穿在身上爽身。

俗话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是说白露之后昼夜温差很大。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

养生专家提醒说,白露时节,夜间睡觉时要注意保暖,不要使四肢受寒邪侵犯。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如因着凉使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外邪,则会出现肺及呼吸道疾病,如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将可能出现四肢麻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