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白露 > 正文

白露节气与历法气象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8日 来源:网络

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即为二十四节气的白露。白露是9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气温下降,天气已经转凉。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初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时值白露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准备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白露时节,晴朗的白昼温度虽然仍旧可以达到三十几度,可是夜晚就会下降到二十几度,其温差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此时,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天高气爽,云淡风轻。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经历风风雨雨,送走了高温酷暑,迎来了气候宜人的收获季节。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凉爽的秋风自北向南已吹遍淮北大地,成都、贵阳以西日平均气温也降到22℃以下。

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富饶辽阔的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大豆和高梁,华北地区秋收作物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节。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华北的秋种也即将开始,应抓紧做好送肥、耕地、防治地下害虫等准备工作。黄淮地区、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单季晚稻已扬花灌浆,双季双晚稻即将抽穗,都要抓紧气温还较高的有利时机浅水勤灌。待灌浆完成后,排水落干,促进早熟。如遇低温阴雨,还要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秋茶正在采制,同时要注意防治叶蝉的危害。

白露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着减少。东北、华北地区9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8月份的1/4到1/3,黄淮流域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年份会出现夏秋连旱,对冬小麦的适时播种是最主要的威胁。

此外,在白露期间,华南广大地区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很明显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华南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分地区候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华南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华南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华南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华南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充分认识白露的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华南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